- 遗传因素:
某些遗传疾病,如唐氏综合征、范可尼贫血等,会增加患白血病的风险。
家族中有白血病患者,其亲属患病的几率可能相对较高。
- 化学物质:
长期接触苯及含苯的有机溶剂,如油漆、化工原料等。
某些药物,如乙双吗啉、烷化剂等。
- 辐射:
大剂量的电离辐射,如 X 射线、γ 射线等。
曾接受过放疗的人群,患白血病的风险可能增加。
- 病毒感染:
人类 T 淋巴细胞病毒Ⅰ型感染与成人 T 细胞白血病/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。
- 免疫功能异常:
自身免疫功能存在缺陷时,机体的监视和清除异常细胞的能力下降,容易发生白血病。
- 其他血液病:
某些血液病,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,可能会进展为白血病。
白血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?
- 发热:不明原因的发热,可能是低热,也可能是高热,常反复发作,且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。
例如,患者可能会在没有明显感染源的情况下,持续数天或数周出现发热症状。
- 贫血:表现为面色苍白、乏力、头晕、心慌、气短等。
日常活动中容易感到疲倦,如爬楼梯时比往常更易气喘吁吁。
- 出血:皮肤出现瘀点、瘀斑,鼻出血、牙龈出血,月经过多等。
可能在轻微碰撞后就出现大面积的皮下淤青。
- 淋巴结和肝脾肿大:可在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等处摸到肿大的淋巴结,或者发现肝脾肿大。
比如,能明显感觉到颈部有肿块。
- 骨骼和关节疼痛:胸骨压痛较为常见,也可能有关节疼痛。
尤其在活动或按压时疼痛加剧。
- 消化系统症状: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、腹胀等。
患者可能会对平时喜欢的食物失去兴趣,进食后感到胃部不适。
- 头痛、头晕、颈项强直:提示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。
白血病患者的血常规检查有哪些指标异常
- 白细胞计数:多数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计数会显著升高,可高达几十甚至上百倍于正常上限。但也有部分白血病类型,如低增生性白血病、部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,白细胞计数可不升高甚至降低。
- 白细胞分类异常:
出现原始和幼稚细胞:在白细胞分类中可以看到大量未成熟的白血病细胞。
粒细胞比例异常:粒细胞增多或减少。
-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:多数患者会降低,表现为贫血。
- 血小板计数:常减少,容易导致出血倾向。
- 血涂片:可见异常的白细胞形态,如大小不均、核形不规则、核染色质疏松等。
如何预防白血病的发生
- 避免化学物质暴露:
尽量减少接触苯、甲醛等有害化学物质。新装修的房屋要充分通风,待空气质量检测合格后再入住。
在化工行业工作时,严格遵守操作规程,做好防护措施,佩戴防护用具。
- 远离辐射:
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大剂量的电离辐射环境中,如非必要,尽量减少 X 射线等放射性检查的次数。
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,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防护。
- 注意饮食健康:
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,保证营养均衡。
减少食用含有食品添加剂、防腐剂的加工食品。
- 增强免疫力:
保持适量的运动,如散步、游泳、瑜伽等,增强体质。
避免过度劳累,保证充足的睡眠。
保持良好的心态,减轻压力,避免长期焦虑和抑郁。
- 预防病毒感染:
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,避免感染病毒。
接种相关疫苗,如乙肝疫苗等。
- 慎用药物:
按照医嘱使用药物,避免自行滥用可能导致白血病的药物。
- 定期体检:
尤其是有白血病家族史或曾接触过有害物质的人群,定期进行血常规等检查,以便早期发现异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