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,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,其成因和治疗方式如下:
一、黄体破裂的主要原因
自发性破裂
黄体发育过程中血管增生活跃,若内部出血量增加导致压力升高,可能引发自发性破裂。
外力作用
剧烈运动或腹部受压:如跳跃、奔跑、用力排便或咳嗽等导致腹压骤增。
性行为刺激:性交时动作过于粗暴或腹部受到撞击。
妇科检查或外伤:腹部受挤压或外力撞击。
其他因素
存在黄体囊肿或凝血功能障碍。
盆腔炎症导致卵巢充血。
二、是否需要手术?
黄体破裂的治疗需根据出血量和症状严重程度综合判断:
保守治疗(无需手术)
适用情况:出血量少(如<200ml)、腹痛轻微、生命体征稳定。
治疗措施:卧床休息、止血药(如氨甲环酸)、抗感染,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。
需手术的情况
严重出血:出血量多(>500ml)或持续出血,引发休克(血压下降、头晕、冷汗等)。
症状加重:腹痛加剧、腹膜刺激征明显或保守治疗无效。
手术方式:
腹腔镜手术:微创止血(电凝或缝合破裂口)。
开腹手术:适用于出血迅猛或复杂病例。
三、注意事项
预防措施:
黄体期(月经后半周期)避免剧烈运动、重体力劳动及腹部受压。
性行为时注意动作轻柔,减少腹部撞击。
术后恢复:
术后需卧床休息1-2周,避免提重物或剧烈活动。
定期复查超声,监测盆腔积液吸收情况。
总结
黄体破裂是否需手术取决于出血量和症状。轻症可通过药物和观察处理,重症则需及时手术止血。若出现突发性下腹剧痛、晕厥等症状,需立即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