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B 病毒最主要的传播方式。例如,通过亲吻、共用餐具、水杯等,都可能导致病毒传播。在日常生活中,家长亲吻孩子、朋友间共用吸管喝饮料等行为,都有可能使 EB 病毒从感染者传播到健康人。eb病毒感染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:
一、传播途径
唾液传播(主要途径)
EB病毒主要通过口对口密切接触传播,如接吻、共用餐具、口对口喂食等,因此也被称为“接吻病”。
飞沫传播(次要途径)
感染者咳嗽、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可能携带病毒,但传染概率较低。
血液传播及器官移植
通过输血、器官移植等途径传播,但较为罕见。
母婴传播
孕妇可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将病毒传给新生儿。
二、易感人群
儿童及青少年:尤其是3-5岁幼儿,90%以上的儿童在幼年时期会感染EB病毒,但多数为无症状或轻微症状。
免疫力低下者:如长期疲劳、感冒后的人群更易发病。
成人隐性感染:90%以上成人携带抗体,但可能成为无症状携带者。
三、预防措施
避免亲密接触:不与感染者共用餐具、水杯,避免亲吻婴幼儿。
注意卫生:勤洗手,定期消毒餐具,避免口对口喂食。
增强免疫力:均衡饮食、适当运动,减少病毒感染风险。
高危人群防护:免疫力低下者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。
四、感染后表现
多数感染者无症状或仅有轻微咽炎、发热,部分可能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(发热、咽痛、淋巴结肿大等),极少数可能引发鼻咽癌、淋巴瘤等严重疾病。
若出现疑似症状(如持续发热、淋巴结肿大等),建议及时就医检测EB病毒抗体或DNA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