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

雄性不育为什么还能杂交

雄性不育植株虽然自身无法产生正常可育花粉,但其雌性生殖器官功能正常,因此仍可通过与其他可育植株的杂交实现繁殖。这一特性是杂交育种的核心基础,具体机制与利用方式如…

雄性不育植株虽然自身无法产生正常可育花粉,但其雌性生殖器官功能正常,因此仍可通过与其他可育植株的杂交实现繁殖。这一特性是杂交育种的核心基础,具体机制与利用方式如下:

 

一、雄性不育植株的生殖特性

雌蕊功能正常

雄性不育植株仅雄蕊发育异常(如花粉败育、花药畸形等),但雌蕊仍能接受外来花粉并完成受精。例如,水稻雄性不育系的雌蕊可正常产生卵细胞,通过异花授粉形成杂交后代。

依赖外源花粉繁殖

雄性不育植株无法自花授粉,必须依赖其他可育植株(恢复系或保持系)的花粉完成繁殖,从而保证杂交后代的基因多样性。

雄性不育为什么还能杂交

二、杂交育种中的配套体系

三系配套法(CMS系统)

不育系(A系):基因型为S(msms),雌蕊正常但雄蕊不育,需接受保持系或恢复系的花粉。

保持系(B系):基因型N(msms),其花粉可使不育系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特性,用于繁殖不育系种子。

恢复系(R系):基因型N/S(MsMs),其花粉可使不育系后代恢复育性,用于生产杂交种子。

两系法(环境敏感型不育系)

利用光温敏感型雄性不育系,在特定环境(如高温或长日照)下表现为不育,作为母本;在另一环境下恢复可育,用于自交繁殖种子。此方法减少了对保持系的依赖。


三、杂交制种的具体操作

制种田设计

将雄性不育系与恢复系按一定行比种植,开花时去除不育系中的可育株(如核不育两用系需人工拔除50%可育株),仅保留不育株接受恢复系花粉,最终收获杂交种子。

应用实例

水稻:利用S(rr)雄性不育系与N(RR)恢复系杂交,F1代恢复育性并表现杂种优势。

玉米:通过核质互作不育系实现大规模制种,省去人工去雄步骤。

雄性不育为什么还能杂交

四、生物学机制解析

遗传基础

核质互作不育:由细胞质不育基因(S)与核隐性基因(msms)共同控制,恢复系携带显性恢复基因(Ms)可覆盖不育表型。

显性核不育:如太谷核不育小麦,需通过显性基因纯合或杂合状态控制育性,需与特定恢复系配合使用。

进化与适应性

雄性不育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(43320种植物),可能通过减少自交、促进异交来增强种群遗传多样性。


总结

雄性不育植株通过保留雌蕊功能,结合配套的可育系(保持系、恢复系),实现了高效杂交制种。这一机制不仅解决了人工去雄的难题,还成为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核心技术。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人人健康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rrjkw.cn/post/7093.html

为您推荐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Q Q: 294169012

邮箱: 294169012@qq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